近视,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 2050 年,全球将有超过半数人口受近视困扰。在我国,近视问题尤为严峻,近视率不仅居高不下,还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2020 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 52.7%,其中 6 岁儿童近视率为 14.3%,小学生 35.6%,初中生 71.1%,高中生 80.5% 。近视不仅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病理性近视更会增加黄斑变性、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病风险,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有效防控近视成为公共健康领域的重要课题。
目前,防控近视的方法众多,包括户外活动、药物治疗以及光学治疗等。户外活动被证明可降低近视发病风险,阿托品药物治疗在控制近视进展方面效果明显,其中 0.05% 阿托品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然而,光学治疗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是防控近视的重要手段,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便是其中备受关注的一种。
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的诞生与视网膜周边离焦学说紧密相连。该学说认为,周边视网膜的视觉信号在眼球黄斑区正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可能是近视发生的关键因素。一些研究表明,周边视网膜的远视离焦可能会促进近视的进展,但也有研究对此质疑,认为周边远视离焦可能只是近视发展的结果,这一争议有待更多研究来解答。
基于视网膜周边离焦学说,一系列新型光学矫正方法应运而生。OK镜、渐近多焦点框架眼镜、周边离焦设计框架眼镜、多焦点近视离焦框架眼镜、多焦点角膜接触镜均改变了佩戴者的视网膜周边屈光值来达到预防近视进展的目的。其中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作为一种能够平衡治疗受益和副作用风险的选择,近年来在学界获得关注。
设计原理与分类
OK镜是一种特殊设计的高透氧硬镜,采用逆几何设计,配戴在角膜上,通过机械压迫、镜片移动的按摩及泪液的液压等物理作用,达到改变角膜曲率、暂时减低近视度数的效果,从而提高裸眼视力。虽然OK镜是目前控制近视进展及眼轴增长有效的屈光方法,但由于其降低近视度数的效果有限,一般用于近视度数-6.00D以下的人群,且价格昂贵、护理复杂,使得不少使用者放弃佩戴。多焦点软性接触镜利用了OK镜形成近视离焦的原理,把镜片的前表面做成类似塑形后角膜的形态,配戴时也能获得与OK镜同样原理的近视控制作用。角膜接触镜可随眼球的转动而一直位于角膜中央前表面,所以角膜接触镜是形成视网膜周边近视离焦的理想选择。
目前,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的设计主要有同心圆双焦点(bifocal soft contact lenses, BFSCLs)和周边渐进多焦点(progressive addition lenses,PALs)两种类型。不同离焦设计的多焦点软性接触镜可产生不同的周边离焦量。两种设计都会影响中央和周边视网膜成像。同心圆双焦点镜片设计结合了交替的度数校正和治疗区域,以提供两个焦平面或同时进行近视校正和视网膜近视离焦。这种设计背后的基本原理在提供良好矫正视力的同时,在视远物和视近物时均在视网膜上引起近视离焦。而周边渐进多焦点镜片由位于中央的光学面和围绕光学面而形成的周边面组成,并且光学面与基弧面匹配形成远距视区和围绕远距视区而形成的离焦视区,离焦视区包含中距视区和近距视区,且从远距视区至离焦视区的屈光度渐变。这种设计旨在提供清晰的中央视觉,同时在视远和视近时诱导视网膜周边近视离焦。
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测量
Lambda-X集团推出的NIMOevo专为测量复杂设计的软性角膜接镜而定制,设计涵盖球面、非球面、多焦、散光、多焦散光等等。NIMOevo凭借强大的检测功能,为广大的隐形眼镜生产商或科研机构提供全面光学分析。
多焦点软镜环带分析
不同设计的多焦软镜